40年网络技术发展历程(下)

日期: 2011-06-30 作者:何宝宏于群 来源:TechTarget中国 英文

  《40年网络技术发展历程(上)》中,我们介绍了网络技术理论准备阶段和竞争阶段中的电信数据网,接下来,我们将介绍计算机网络,以及IP化时代和后IP时代的展望。

  2.2计算机网络

  1946年第一台数字计算机问世时,还没有计算机通信的概念。最早的计算机通信网是面向终端的联机系统,结构是一台主机通过物理线路连接多台终端。一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多主机间进行通信从而构成一个分布式的系统共享信息,成为一个越来越强烈的需求;另一方面,人们早就意识到与所有用户间设立连接线路的技术路线非常不经济,不适于计算机通信。

  1969年包交换技术在美国阿帕网(ARPANET)投入运行,虽然当时只有4个节点,但已经奠定了,计算机网的基本型态与功能。1973年,英国的NPL也开通了分组交换试验网。此外,法国也于1973年开通了CYCLADES试验网,首次引入了通过终端(而不是网络)来保证数据有效传送的概念.这一思想被互联网后来的核心技术传输控制协议/IP/TCP/IP)继承了下来,影响了整个互联网的发展。欧美国家为分组技术建立的试验网。培养了大量的研究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这砦都成为后来计算机网络发展的基础。

  1974年,IBM提出了一个私有系统网络体系(SNA),对计算机网络功能严格按照功能进行了层次的划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出现,是计算机网络理论上的一个飞跃,大大加快了计算机网络研发的工作。在当时不同厂家,有着不同的体系结构,为了建立一个统一的计算机网络体系,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77年成立机构研究这个问题。在SNA基础上提出一个著名的开放系统瓦联参考模型(OSI/RM),这是一个复杂且完备的模型,出现在当前各个计算机网络教材中以帮助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与概念。但由于OSI模型过于复杂也难以实现,使得它停留在了只是一个“参考模型”的地位上。SNA的出现与OSI参考模型的推出,也意味着计算机网络进入了一个私有协议与公开标准互相竞争的时代。这一时代一直到巨联网的出现才最终结束.公开标准全面胜出。

  计算机网络从20世纪60年代末至今,新技术不断出现,也有很多被淘汰,多种技术的竞争推动了互联网的出现、发展与普及。其中,有2种技术对互联网的出现有非常深刻的影响并延续到今天(已经超过了35年的生命期,并且没有停止使用的迹象):一个是实现单个实验室和企业内部计算机连接的、以以太网为代表的局域网技术;另一个是可以实现跨地域和跨异构网络通信的、以TCP/IP技术为代表的广域网互联技术。

  3、网络技术IP化时代(1994-2008)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人们就在数据通信网上开发出了很多业务和应用,包括图文传送、文件传输协议(FTP)、电子邮件、公告牌(BBS)、新闻组、电子游戏以及信息服务系统等。但总的看来.应用种类相对较少,业务使用价格比较高,技术的不统一也导致互通困难,网络规模较小,使用范围有限。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万维网(WWW)技术的诞生,IP技术毫无争议的成为数据通信的核心技术。1994年,在美国允许商业资本介入及用户需求的推动下,IP技术从实验室走出并开始起飞,进入到社会化应用的阶段。这一时期IP技术的应用呈现出2个明显的阶段性特点:

  社会化应用的初期阶段(1994-2001)。1994年,美国允许商业资本介入,互联网从实验室进入了面向社会的商用时期。WWW技术的发明,将互联网上浩如烟海的各类信息组织在一起,通过浏览器的图形化界面呈现给用户,大大降低了信息交流和共享的技术门槛。这一阶段,互联网的发展以网络的扩张、用户的增加和大批网站的出现为主,主要应用于浏览网页和收发电子邮件等。由于商用初期的互联网企业没能找到有效的盈利模式,以及过度的投机行为,最终导致了世纪之交全球性“网络泡沫”的出现与破灭。

  社会化应用的发展阶段(2001-2008)。进入21世纪,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等技术的发展,为互联网应用的丰富和拓展创造了条件。在网络规模和用户数量持续增加的同时,互联网开始向更深层次的应用领域扩张。以博客、播客等为代表的具有自组织、个性化特性的第二代万维网(Web2.0)新技术、新应用使普通用户可以成为瓦联网内容的提供者,激发了公众参与的热情,网络内容日益繁荣,为互联网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让人人参与互联网的创新和发展”是IP技术能够战胜其它所有网络技术的核心原因,这其中包含以下4个方面:“智能终端傻网络”的先进技术理念;技术和标准的开放性,开源软件的大力支持;市场驱动下的应用创新;美国政府的支持和资本市场的追捧。

  4、后IP时代展望(2009-)

  互联网是一个“尚未完成的技术实验”,是一个因为早期过于成功,加上各种政治和经济原闪而“过早”推向市场的“技术半成品”,导致白=联网诸多问题长期以来难以克服。2009年已成为新型网络技术的“转折年”,因为每一次国际金融危机都会带来一场科技革命.或者说大的变革。

  2009年,为应对金融危机,各国对互联网的战略性地位认识更加深入。一方面,世界各国纷纷将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经济刺激计划之中,以提高网络覆盖率,推动网络基础设施升级。比如,美国奥巴马政府设立了72亿美元资金支持宽带发展;欧盟初步提出了10亿欧元以推动农村地区宽带发展;澳大利哑推出了430亿澳元国家宽带网(NBN)计划;新西兰政府推出8.87亿美元的计划等。另一方面,互联网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新一轮产业革命即将到来。比如,美国奥巴马政府要把美国打造成“世界宽带灯塔”,继续保持在网络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智慧地球”成为美国科技的主攻方向;欧盟发布“数字红利”和物联网发展战略;日本推出“i-Japan”计划,推动公共部门信息化应用;韩国公布“绿色IT国家战略”,利用信息技术推动节能减排。网络信息产业成为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在中国,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推进两化融合的“发动机”,是提升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数。

  2009年后,向“后IP”时代演进的方式大致有“改良”、“整合”和“革命”3种思路。“改良”思路认为,考虑到现有互联网的巨大存量,可以利用新技术对现有互联网进行修补,例如地址翻译、资源控制、安全监控和IPv6技术等可视为其代表性技术。“革命”思路认为,改良性的修补只会让互联网的发展负担更重,是短视的,因此需要确定一个长期的目标来设计全新的互联网,比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FARA模型、加州大学的I3网络、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GENI计划等。改良型与革命型技术路线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沿用现有互联网的体系结构。“整合”思路认为,对现有的互联网技术直接进行零敲碎打式的修补无法真正解决问题,但对互联网进行彻底革新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面对迫切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应当寻求一个介于零星修补和彻底革新之间的折衷方案,即做系统性的、大范围的、整体性的修补。互联网采用“覆盖”的方法设计了路由器网络,覆盖在各种需要互联的异构网络之上,因此其本身也是一种重叠网。

  互联网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关于互联网技术的未来,未知远大于已知。

我们一直都在努力坚持原创.......请不要一声不吭,就悄悄拿走。

我原创,你原创,我们的内容世界才会更加精彩!

【所有原创内容版权均属TechTarget,欢迎大家转发分享。但未经授权,严禁任何媒体(平面媒体、网络媒体、自媒体等)以及微信公众号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进行使用。】

微信公众号

TechTarget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TechTarget

官方微博

TechTarget中国官方微博二维码

TechTarget中国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敬请读者发表评论,本站保留删除与本文无关和不雅评论的权力。

作者

何宝宏
何宝宏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互联网中心主任

于群
于群

相关推荐

  • 中国移动选择博科NFV软件设备筑梦“互联网+”

    1月18日,移动通信运营商中国移动选择博科先进的网络功能虚拟化(NFV)解决方案来支持其最富战略性的公司发展计划。

  • SDN vs. NFV:定义网络未来发展的两个不同方面

    虽然SDN与NFV技术互相关联,并经常被认为可替换而错误使用,但如果企业希望部署其中一项或者两项技术,并且获得最大的商业价值,理解它们的差别非常重要……

  • 新一年,戴尔任意云助您轻松开启转型计划

    走过“七年之痒”,云计算眼下已经成为国内企业竞相部署的IT战略;摒弃人云亦云,企业更需找到最适合自身需求的云平台和“上云”路径……

  • “互联网+”时代,谁来成就数据中心的绿色与节能?

    随着中国“互联网+”战略的提出,不少传统企业都在以工业4.0、信息化为主要驱动力开展两化融合,使得中小型数据中心建设步伐明显加快,与此同时能耗问题也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方向。据统计,用电成本约占数据中心整体运行成本的60%以上。巨大的用电容量给数据中心的发展和运营带来了成本压力,以“绿色、环保、节能、高效”为理念的绿色数据中心已作为下一代数据中心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